22 01
第六★,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稳步推进★★★。在安徽★★★、湖南、广西三省区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,在其他省份的县、乡镇有序开展试点工作,试点地区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地总体顺延。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,109.4万个经营性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1.4亿亩次,带动小农户9400多万户★★。
第一,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。粮食生产克服高温干旱、极端洪涝★、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,再获丰收★★★,产量首次突破1.4万亿斤,达到1.413万亿斤、比上年增产221.8亿斤,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★。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★★,大豆产量2065万吨★★,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★★。棉糖胶稳定发展★★,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★、比上年增长0.2%★★★,肉蛋奶、果菜茶、水产品等供应充足,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,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★、吃得更加营养健康。
第五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★★★,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%左右,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%以上,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达到45%以上★。乡村道路、供水、通邮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整治高额彩礼、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★★★,减轻了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,村跑、村舞、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★,乡村治理取得实效。
会上★,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,2024年,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★,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向好★★★,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★,农民收入稳步增长★,农村社会和谐稳定★★,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方面。
第四★,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。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★★★,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向好,★“乡游★★★”★★★、“村字头”IP吸粉无数★★★,带火了乡村、致富了农民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、比上年实际增长6.3%★★。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★★,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。农业农村部将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建设农业强国目标★★★,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★★,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★,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、乡村建设水平、乡村治理水平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★★”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,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,农村地区更加繁荣,农民生活更加红火★★★。
第三★,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。种业振兴行动“三年打基础”任务顺利完成★,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★★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5%。超额完成年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对各地抗旱防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★★★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★★★、秸秆综合利用率★★★、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79%、88%、80%。
第二,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。全国超过六成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,其余也都针对性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,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。提高产业就业帮扶质效,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★,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300万人★。
第七,推动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★”经验走深走实。组织各地深学细悟★★“千万工程”蕴含的发展理念★★★、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,分片区召开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现场会,实施了一批试点工程,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★,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路径。
:1月20日★,国新办举行★★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”系列新闻发布会★★,介绍“夯实“三农★★★”基本盘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”有关情况。